「法门寺地宫」法门寺地宫考古纪录片

博主:adminadmin 2023-09-30 03:22:04 3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法门寺地宫,以及法门寺地宫考古纪录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舍利

第一枚舍利 (影骨)为玉质,面世于1987年5月5日凌晨1时,为阴历四月初八,即佛祖释迦牟尼2552年的诞辰日。是感应还是巧合?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与佛指舍利真身灵骨一起出土的,还有三枚影骨。

全身舍利是不需经过火葬,而全身不会腐烂,这种就叫做全身舍利,也叫肉身菩萨;碎身舍利,则是火葬后的遗骨,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属于头发的,红色的舍利子是肌肉的,也有绿色或五色班斓的舍利子。

据史料的记载,全世界只有一枚佛祖指骨舍利,就是法门寺发现的这个指骨,所以它不像其他舍利还有同类的舍利,如佛牙世界上就有两颗,一颗在北京灵光寺,一颗在斯里兰卡,而这颗舍利以其唯一性,必将为世界所瞩目。

法门寺地宫介绍

1、法门寺地宫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宝鸡法门寺地宫其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

2、7年,法门寺扩建重修宝塔再建的地宫,由踏步、平台、隧道和前、中、后三室组成的地宫。导游介绍全长24米,虽然面积仅348平方米,但却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地宫。

3、如今的法门寺分为两部分:唐代风格的旧址建筑群(法门寺和珍宝馆和备受争议的新文化景区。地宫出土的文物有八重宝信、十二环张西等,体现了唐朝帝国的极度富裕和皇室对佛祖顶礼膜拜的诚意。

4、一九八八年二月,考古人员正式开始发掘法门寺塔基。据介绍,由地宫口拾级而下至一平台,经第一道石门进入甬道,甬道尽头是第二道石门。石门被两块石碑堵住,分别为有关地宫修建与供奉情况的《志文碑》与《物帐碑》。

5、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而建。法门寺塔,因葬有释迦牟尼的一节手指骨而得名,因此法门寺塔和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现在修复的寺塔,完全按明代砖塔原貌建成。

6、《宝鸡·扶风县·法门寺、塔、碑》陕西名胜简介 在扶风县法门镇。法门寺是唐代至今全国闻名的佛寺,旧闻因塔而置寺,寺因塔而著名。该寺创建于东汉,“西典东来”而创之,名阿育王寺。阿育是梵语无忧之意。

深藏在法门寺地宫里的绝世珍宝,是如何被意外发现的?

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一个金骨和三个影骨),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7年4月3日,封闭1000多年的法门寺地宫重新面世,出土了世上仅存的佛指舍利和唐朝七位皇帝供奉的数千件皇室绝世珍宝,被视为20世纪考古及佛教文化的重大发现。法门寺博物馆也随之兴建并对外开放。

既沉实稳重又洒脱灵秀,既飘逸浪漫又憨厚野朴。刚而不烈,柔而不软,兼具四方气脉而又独具风韵和骨质。

法门寺地宫文物代表了唐文化的金字塔尖。1987年4月3日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朝数位皇帝供奉的大唐绝世珍宝2499件,其中国宝级文物40件,一级以上文物148件,二级以上文物25件,三级文物62件。

法门寺博物馆紧邻法门寺,主体建筑——珍宝阁,是仿照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鎏金铜浮屠的式样建造,高大宏伟,别具一格,与寺院真身宝塔相辉映。馆内现有文物藏品两千余件,其中一级文物71件,二级文物37件。

“一”表示佛祖与众生无别,佛陀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的佛陀。“四”和“八”是夏历四月初八,为佛之诞生,它象征着和谐、安康、国泰民安的旷古盛世。合十舍利塔共六层,分地面及地宫部分。

法门寺地宫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法门寺地宫考古纪录片、法门寺地宫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The End

发布于:2023-09-30,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首码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