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史宬」皇史宬是什么地方
今天给各位分享皇史宬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皇史宬是什么地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皇史宬的开放时间
1、北京皇史宬的开放时间:营业中,07:00-19:00营业,皇史宬位于北京,如果距离此地较远,请提前动身前往,免得错过最佳游玩时间。 拓展信息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南池子大街136号。
2、开放时间:全天开放。简介:南池子大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故宫博物院东侧。从天安门广场的东长安街北去就是南池子大街,再往北就是北池子大街。南池子大街的南首起于皇城墙遗址,它是昔日的皇族禁地。
3、时间:皇史宬建于明世宗嘉靖十三年(1534年),是明代统治者为妥善收藏皇族的重要档案在皇城内仿照古代石室金匮而建造的专用库房。
皇史宬有什么特点?
1、其结构具有防火、防潮等特点,是一座艺术性、科学性、实用性三者兼备的重要文物建筑。盖房不用一点木料几乎不可能,盖大殿不用一点木料,更是让人难以相信。
2、皇史宬主殿整个建筑为砖石结构,殿内屋顶没有梁、柱,又称无梁殿。主殿殿墙厚达6米,室内温度较为恒定,在南北两面墙上开石窗,可使空气对流。
3、被称为皇家档案馆的皇史宬。以前我们普通人是可以一睹她的风采的,现在只对历史学家这些人开放。
4、皇史宬 皇史宬是我国封建社会档案库房建筑方面的一个最杰出代表,是我国古代档案事业的一份珍贵遗产。
5、在各个朝代都不大一样,如宋代的崇文院、清代有皇史宬等等,那些都是皇家的图书馆。另外像天章阁、龙图阁(一定听说过包龙图吧)这些是收藏宋代皇帝自己写的东西的图书馆。不过要注意包龙图可不是图书馆馆长呦。
古代档案机构有哪些
古代的档案机构是“皇史宬”。皇史宬(huángshǐchéng),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又称表章库,位于北京天安门东边的南池子大街南口。皇史宬始建于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7月,建成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7月。
皇史宬是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皇家档案馆,为宫殿式建筑,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全部砖石结构(石室),内放152个鎏金雕龙,铜皮樟木箱(金匮),内藏诏册、实录、圣训等重要档案,是名符其实的石室金匮。
兰台、甲库、架阁库则是古代的档案管理机构,其中兰台是汉代宫内的档案库房,甲库是中国古代专门保管甲历的档案库,架阁库是以架阁的形式保存文书档案的机构。
甲库。是古代专门保管甲历的档案库,始建于唐。唐中央三省每年铨选官吏,凡参加铨选入仕官员的出身、籍贯、履历、考绩及三省的拟官、解官、委官等都要记录存档,这些记录文件称为甲、甲历、官甲或甲。
内务府全称“总管内务府”,是清代掌管皇家事物的最高管理机构。兰台,汉代宫内的档案库房,用以收藏地图、户籍等档案及图书,由御史中丞掌之 甲库,中国古代专门保管甲历的档案库,始建于唐。
皇史宬的概述
皇史宬(cheng)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又称表章库,位于北京天安门东边的南池子大街南口。皇史宬始建于明朝嘉靖13年(1534年)7月,建成于明嘉靖15年7月。占地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
皇史宬:明代皇家档案馆。在今北京南池子大街。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为砖石仿木结构。出自清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先朝之史,皆天子之大臣与侍从之官承命为之,而世莫得见。其藏书之所曰皇史宬。
南池子大街136号为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即皇史宬,收藏着明清实录、圣训、玉牒等重要典籍。出于防火和防潮之需,皇史宬的主殿和台阶等均由砖石砌成,既宽大雄伟又坚固实用。
这样,宫前的中央官署和“左祖右社”,宫后的御苑,宫左的皇史宬,宫右的太液池等,都围在皇城之内。
皇史宬的介绍
皇史宬(huángshǐchéng),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又称表章库,位于北京天安门东边的南池子大街南口。皇史宬始建于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7月,建成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7月。历时两年建成。
皇史宬的建造,最早源于明朝内阁大学士丘浚给皇帝的上疏。早在明朝弘治五年(1492),丘浚就曾奏陈皇帝,提出应收集整理历代的经籍图书,立为案卷保存,以备“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
皇史宬:明代皇家档案馆。在今北京南池子大街。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为砖石仿木结构。出自清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先朝之史,皆天子之大臣与侍从之官承命为之,而世莫得见。其藏书之所曰皇史宬。
关于皇史宬和皇史宬是什么地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布于:2023-09-20,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